亮剑执法:严!准!狠!——重庆森防检疫执法之模式解读篇

    中国绿色时报11月4日报道  编者按

       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建设“森林重庆”。他说,大片的林木可以制氧,可以降温,还可以净化空气。对一个城市来说,怎样做才算以人为本、立足长远?我看就是要种树,而且要多种、早种。种树既是环境气候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致富之路。

       据统计,薄熙来赴任重庆以来,在大小会议上关于林业共讲了4万余字。中央政治局委员亲自过问林业,被重庆人视为山城林业发展千年一遇的好机会。

       作为守护“森林重庆”健康发展的前沿哨兵,重庆市森防站在乐见重庆林业大发展的同时,更感自己责任重大。这一次,重庆不仅要造林攻坚,更将打一场漂亮的森防保卫战。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重庆森防检疫执法系列报道3篇,以飨读者。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的第4个直辖市。之后,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城市以每年25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人口以每年40万~60万的速度向城市化过渡。

       现在,重庆地图的翻新,已缩短到每3个月一版。

       同样的巨变,也发生在重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2005年,重庆森防站站址从永川区迁至渝中半岛,因为机构职能不明确,这支队伍被人们称为“防虫队”。也是在这一年,森防站建立了执法队,着手强化行业管理。

       如今的重庆森防检疫执法队伍,不仅是为“森林工程”保驾护航、确保生态安全的中坚力量,更在全国森防系统竖起了一面旗帜。

       “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 ‘严、准、狠’三字方针。”重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副站长蒲永兰说。

       严,就是建章立制要严,用严格的制度管理队伍;准,就是操作规范要准,用精准的行动取信于民;狠,就是执法力度要狠,用坚决的处罚威慑违法行为。

       从无到有,制度建设力求一步到位

       2005年,在学习大连全国森防会议精神时,大连关于检疫执法的情况介绍让重庆森防系统很受触动,“以前只知道要治理病虫害,却忽略了执法者的职能。”蒲永兰说。

       从这一年起,重庆森防站开始了大胆创新和职能转变,探索出森检为主、警检结合、以警促检的执法模式,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

       在重庆,基层单位和市林业局都重视森防工作,2006年更由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区(县)政府把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由政府出面推动森防工作,重庆是第一家。

       有了这样的保障,重庆人没有忘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2006年以来,《重庆市森林植物检疫员管理办法》、《重庆市森林植物检疫员检容纠察通知书》等5个文件相继下发。同时,为确保专职检疫员检疫知识和执法能力的巩固和提升,重庆森防站每年定期召开专职检疫员资格培训班、专业培训班、经验交流班和订单式培训班。

       2007年7月6日,重庆市森防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经统一采购的22台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车被发放到基层,有力地推动了林检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重庆市建立了1个检疫执法大队、2个检疫执法中队和34个区(县)检疫执法队,建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驻市林业局对检疫工作监察的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和“阳光检疫”。

       从单打到联防,利剑行动织就检疫网络

       2006年,重庆森防系统出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新词汇——“利剑2006”。这项历时半年、分3阶段完成的森林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共查处检疫案件239件,涉案金额2375.74万元。

       由于这次行动的巨大成功,“利剑行动”从专项行动变为常规动作,并逐渐被其他省(区、市)采用。

       “行动能够有成效,离不开市内部门间、区域间林检的联合执法。”蒲永兰说。

       当年,以防控松材线虫病为契机,重庆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市长任主席,农、林、财政等多部门参与。森林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与森检部门联合,全方位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在流通环节的管理。

       目前,重庆已设立木材检查站86个、省际周边道路防疫检查消毒综合站49个、松材线虫病临时检疫检查哨卡70个,形成了3道检疫封锁防线,层层过滤,将疫情扩散的风险降到最小。

       2008年,重庆市牵头,与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4省(区)签订了林业植物检疫合作协议。5省(区、市)共投入经费3000余万元,出动车辆8926台、检疫执法人员3万人次,有效防止了松材线虫病的远距离传播。

       这一次,“重庆利剑”正式更名为“西南利剑”。有评论说,这次行动的成功开展,是西南片区林业植物检疫执法的大联合,这一执法模式和合作平台,初步构建起了覆盖西南片区的联防网络。

       从防虫到执法,关口前移锁喉有害生物

       今年9月初,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在检查森林工程的建设情况时说,森林工程在大面积造林的同时,更要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其实,重庆人对于森林的保护力度不可谓不大。

       2007年9月,在经过8次、历时一年半的论证之后,由重庆市物价局、财政局与林业局联合出台的《木质包装调运检疫费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害处理费收费标准》试行。在各级政府减少收费项目的形势下,重庆却增加一项。

       “在重庆,木质包装箱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介质,要截断传播链,必须从此入手。”蒲永兰说。

       除了这项收费标准,从2005年起的3年内,重庆共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25个,创下重庆林业的历史新高。向国伟,重庆市林业局造林处副处长。他还记得那段日子,“我们常开玩笑,造林处全为森防站工作了”。

       尽管收费处罚有了法律依据,就涉木企业和个人来说,这仍是一项陌生的规定。“所以我们制订了人性化执法四步骤。”蒲永兰说。

       首先为涉木企业和个人送上关注书,以宣传教育为主,告知要做什么、怎么做;发现有未办理检疫登记手续的森林植物产品后,送上监管告知书,督促接受检疫监管;发现违法行为后,再送上违法告知书,限期主动接受处理;逾期未接受处理的,才送上处罚书。

       规范、文明执法的氛围,确立了重庆森检机构的执法职能和执法地位,更树立了其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执法理念。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