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2月24日报道 日前,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顾问委员会的年会上,保护区工作人员针对互花米草生态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目前在崇明东滩湿地,对鸟类栖息地构成主要威胁的不是人类活动,正是这种名为互花米草的外来植物。
据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汤臣栋介绍,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大西洋沿岸,由于根系发达,早年曾作为抗风消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的物种引种。自1995年以来,由于自然扩散和人工移栽,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的分布面积迅速扩大,2008年已达到16平方公里,并仍以每年三四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保护区核心区扩张。
崇明东滩湿地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花米草入侵通过竞争取代的方式严重威胁土著种海三棱藨草和芦苇,并影响到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面积,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和功能退化。
2006年,保护区开始推进互花米草治理项目,2007年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上海市发改委批准。经过3年多的研究准备,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与治理采用物理控制结合生物替代的综合方法,实施“围、割、淹、晒、调、种”6项措施。目前,1平方公里实验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25平方公里治理和优化区域项目已经进入分步实施阶段。
相关:
热门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