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战役,浙江进行时

    中国绿色时报8月16日报道(记者:李松龄)  癌症,生命杀手。对于松科植物来说,松材线虫病就是致命的癌症。
  从象山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至今,浙江“抗癌”20年。为了拔除这颗“毒瘤”,浙江全面出击,力挽狂澜。
  全省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持续10年下降,至2010年,全省发病面积仅为上世纪90年代末的1/3,病死树数量仅为1/20,拔除了部分县市的疫情,大多数发生区的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浙江松林面积大,松材线虫病害相对严重。特别是1999年,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面积达61.2万亩,枯死松树499万株。原本四季常青的松树,大片大片“染”红了“头”。松树生命在遭受威胁,浙江的生态安全亦是如此。
  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针对全省疫情,浙江“号脉会诊”,多次召开松材线虫病防治专题会议,部署全省防治工作。2007年,浙江上下以落实防治责任为抓手,从省市到县乡,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防治责任。不仅如此,防治工作被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指标,并将省监察厅列为省指挥部成员单位,增强防治工作的监督职能。
  2009年10月,对付身体长度仅1毫米的松材线虫,浙江首开先河,率先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这是浙江松材线虫病防治的一记重拳。《条例》不仅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对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也进行强化,还明确了防治资金的来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十五”期间,杭州市、宁波市每年财政投入资金超过千万元,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98亿元。尽管《条例》颁布后,浙江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但各级政府投入经费不但没有减,反而大幅度增加。
  浙江防治松材线虫病害工作不仅有决心更有力度。为摘除“松材线虫病大省”的帽子,在监管、预防、治理方面狠下功夫。
  2007年,浙江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疫木安全利用行为的监管,所有定点企业启用全省统一松木包装材料除害处理标识,并对定点企业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和监管工作汇报制度。
  省林业厅联合9个相关厅局,于2007年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保护生态、绿盾护林”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全省共1.2万家涉木企业进行了调查登记,查处违章案件251起。至今,活动举办了4年,年年不落,检疫执法力度不减。
  浙江以点带面,把疫点拔除作为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启动了多项工程。除“十乡拔除,百乡封锁”等工程外,浙江实施了“千里防疫”计划,加强了对高速、国道和省道等公路沿线的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2009年,全省11个县级疫区被列为扑灭区,开展实施疫点限期拔除工程,通过2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拔除的防治目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共完成除治面积240.03万亩(次),清理枯死木、感病木415.43万株。
  面对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力根除疫点,发生区域明显减少,全国病死树率在0.3%以下的发生面积占60%以上,疫点总数量下降30%,浙江责任重大。
  歼灭战未完,浙江防治捷报持续……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