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竹织叶野螟又称竹螟,属螟蛾科。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石竹、桂竹、角竹、青皮竹、苦竹等。幼虫吐丝卷当年新竹竹叶取食,严重为害时,竹叶被吃光,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甚至使大面积竹子枯死。1976年,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毗邻地区大发生,被害毛竹林面积
竹织叶野螟1年发生1-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5月底到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到10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虫羽化多集中在20-23时,若遇干旱,很少羽化或不羽化,一遇雨天,当晚集中羽化。成虫羽化后,性器官未成熟,须经进行补充营养,常群集飞往蜜源植物上;白天不活动,夜晚吸取花蜜。经一周补充营养后成虫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竹梢头竹叶背面。当卵孵化时,新竹放叶,初孵幼虫爬上卷叶取食。幼虫老熟后,下竹入土接茧,多在竹根基下方及杂草根处疏松土壤中接茧,入土2
防治方法
(1)结合竹林抚育,消除林内的小灌木和杂草。冬季竹林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
(2)药剂防治幼虫期林间喷Bt或白僵菌;每公顷用0.18阿维苏云可湿性粉剂
(3)6月上旬成虫高峰期灯光诱杀或蜜源地灭蛾。成虫期施放赤眼蜂,每公顷105万头。
(4)竹腔内注射10%吡虫啉乳剂原液或50%杀螟松乳油原液或50%乙酰甲胺磷原液(1.5毫升/株)。
2、竹蓖舟蛾(Besaia goddrica Schaus)
竹蓖舟蛾,又称纵摆竹舟蛾,属舟蛾科。分布于陕西及长江以南各地。害毛竹、刚竹、淡竹、红壳竹等。本世纪70年代,浙江省富阳、余杭、德清、安吉、长兴等县和安徽南部发生。
防治方法:
竹舟蛾发生来势猛,面积大,应将消灭在幼龄(3龄以前)阶段。使用烟剂防治2—4龄幼虫;喷2.5%敌百虫或用苏化203粉及1.5%甲基1605混合粉杀各龄幼虫;黑光灯诱杀成虫;冬季垦复竹山,挖除越冬蛹和搜杀竹蔸、笋箨和落叶内越冬的老熟幼虫和蛹。
3、竹楼舟蛾(Loudonta dispar Kiriakoff)
竹楼舟蛾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毛竹、刚竹、淡竹、红壳竹、桂竹、苦竹等。幼虫取食竹叶。1979年安徽宣城等地大发生,受害竹林
该虫1年3代或4代。3代者以幼虫在土表茧中越冬;4代者以幼虫在竹上取食过冬。
防治方法:同竹蓖舟蛾。
4、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刚竹毒蛾属毒蛾科。危害毛竹、慈竹、白夹竹、寿竹等。发生时可食尽竹叶,竹节内积水,竹子死亡。本世纪70年代,浙江南部和江西大茅山被害竹林近2万多公顷。
刚竹毒蛾每年3~4代。以卵和1~2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越冬卵也陆续孵化,到4月上旬孵化完毕。成虫羽化多在清晨和傍晚。老熟幼虫在竹的上部竹叶或竹秆上结茧。
防治方法:
(1)采用人工摘除虫茧以及灯光诱杀成虫的方法进行防治。刚竹毒蛾绝大部分茧结于竹竿背阴面,切分布集中,把镰刀捆绑于竹竿上,用人工刮除虫茧比较方便,对降低冲口密度,减轻为害,有一定作用;
(2)由虫株率50%以上,冲口密度100头/株以上的受害竹林采用氯氰菊酯加马拉硫磷混合粉剂防治,高龄幼虫以及虫口密度大的受害竹林每公顷喷药
(3)4-5月份是华竹毒蛾越冬成虫羽化、产卵孵化期,刚竹毒蛾越冬代幼虫期。可按每亩施放2-4个白僵菌粉泡。
(4)喷烟防治。大发生时,按每亩用2.5%溴氰菊酯15
5、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 Moore)
华竹毒蛾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危害毛竹、刚竹,浙江刚竹、淡竹、桂竹、乌哺鸡竹、红壳鸡竹、水竹、白夹竹、早竹、花竹等。幼虫取食竹叶。 1958年江苏大发生,以后相继在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发生成灾。
该虫在我省l年3代,以蛹越冬。幼虫危害期为:5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上旬;9月上旬~12月上旬。
防治方法:同刚竹毒蛾。
相关:
热门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