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杨树常见食叶害虫主要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杨尺蠖、舞毒蛾和杨毒蛾。目前,对我县杨树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杨小舟蛾。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主的营林措施为基础,加强监测,防治措施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对于轻度发生区,以自然调节为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控能力。加强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保护天敌并发挥其控制作用。 对于中、重度发生区,采取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病毒、仿生制剂压低虫口密度,然后通过增加天敌数量,达到生物调控害虫种群密度的作用。对虫害特别严重的林分,大面积暴发成灾要采取飞机防治,地面通过化学农药打孔注药等方式及时防治。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的根本性措施是及时清理虫害木、更新树种、营造混交林等,改善其生态条件,增强林木生长势和林木抗虫能力。     一、防治策略     加强监测,准确掌握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机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较高,所以重点抓好前二代的防治。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和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二、加强虫情监测     1、虫情踏查。在上一年(代)发生区的基础上,加强对毗邻区域监测,通过检查虫态、危害状、虫粪等方法,监测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2、灯诱监测。在片林和带状防护林内,利用杨树食叶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于18:00—24:00在林缘适当地点悬挂黑光灯引诱,监测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3、性诱法。在片林和带状防护林内,利用活体雌虫或性诱剂引诱,监测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情况。 发现杨树食叶害虫在当地已经发生,要及时报告上级森防机构,组织力量开展专项调查,进一步确定虫情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组织防治。     三、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对于春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可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扎塑料布等方法阻隔成虫上树产卵。     四、药物防治     1、Bt等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高大的片林,如有机场条件,可考虑利用飞机防治。     片林可在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hm2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hm2    2、仿生等药剂防治     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20%灭幼脲Ⅲ号25g/亩,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     3、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氯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毒环和毒绳防治     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利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方法防治。在幼虫上树前,用10ml 2.5%溴氰菊酯+10 ml氧化乐果+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树胸径绑缚2周。(潜山县森防站)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