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0月22日报道 中国杨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新近披露,中国杨树人工林总面积为7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在杨树苗木培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杨属在2000年被国家列入第二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后,全国已有35个杨属新品种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2002年以来,经权威机构审定,全国有28个杨树品种进入林木良种名录,推广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速生性突出、造林成活率高的欧美杨107杨、欧美杨108杨,速生、抗性强的丹红杨、创新杨1号等都表现出良好的性状,通过了国家成果鉴定。
目前,我国杨树的大批良种无性系主要栽培在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及渤海沿岸区黄淮平原区、江淮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成为这些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在杨树苗木培育技术研究中,我国取得可喜成绩。南京林业大学针对不同地区主栽无性系,研究了不同扦插密度、插穗质量对扦插成活率、叶面积、生物量及生长量指标的影响,制定了分地区的《苗木质量分级》和《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山东农业大学开展了杨树苗圃地不同重茬代数对苗木生长、生态生理特性、生物量分配等方面的影响的系统研究。上海市嘉定林业站在南方地区开展了杨树苗圃化学除草试验研究,使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超过90%,对苗木没有安全危害。安徽五河县林业工作站在北方地区开展了地膜覆盖、保水剂对育苗地土壤物理性质、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
我国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杨树人工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高了杨树造林成活率,促进了杨树的健康生长。南京林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编制了通用性较强的南方型杨树单形和多形立地指数表。北京林业大学在水分管理技术研究中发现,杨树生长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长,并系统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欧美杨107杨生长和生理过程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发现,氮是杨树施肥中第一考虑因子,单施氮肥、氮磷配施、氮肥加有机肥混合施用等都有较好的效果,磷次之,钾肥效果较差。北京林业大学系统研究了氮磷的不同配比对欧美杨107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发现,杨树与刺槐合理混交可以加速林木生长,增加木材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林分稳定性,同时可培肥林地土壤。中科院和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研究证实,在半干旱地区,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高44.8%,胸径平均大32.7%,林分生物量高139.8%。山西临汾师范学院的研究表明,杨树套种杞柳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比套种农作物平均增加收入67.5%,可明显促进杨树生长。
北京林业大学对欧美杨107杨的研究发现,在杨树幼龄阶段,适当去除严重影响主干生长的竞争枝是必要的。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光合有效辐射39.7%~98.9%,能显著促进林下作物增产。
南京林业大学、宁夏林业研究所、山东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了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结构设计和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建立了杨树与农、药材、食用菌、草、牧等多种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
相关:
热门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