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3月1日报道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中国已成为温室气体第一大排放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减排的巨大压力。而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依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并以相对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培育和有序发展新兴产业,这对提升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空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节能减排,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新平台。 重视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同。但是,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由于受制于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等,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障碍:一是现阶段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难迅速改变。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二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突破,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三是高排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尽管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能够相应地减少碳的排放,但是总体低碳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因此,对于现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热炒作和许多省(区)和城市提出建立低碳省(区)、低碳城市的构想,专家提出要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的出现。 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特别是能源领域,而最有潜力的林业(增汇固碳)却被忽略了。面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和专家的告诫,根据中国的现实,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应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又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林业措施是安全的,是真正在吸碳和减排,因此,林业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选择,而不是“低碳假标签”或“作秀”。因此,积极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的“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许多地方在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考虑最多的是工业部门,如果考虑林业,也只是把增加森林覆被率和蓄积量纳入其中。笔者认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大有作为。林业纳入低碳经济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森林作为生态游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能够增加绿色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林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国际的认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2009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两大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要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和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2009年12月,这两项发展目标成为我国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三项承诺之一。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实,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特殊作用。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工作。 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中国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增加森林碳汇。 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相关链接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2003年由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此背景下,低碳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谋划和争夺新的经济发展空间的新动力和新举措。 从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对低碳经济有下列观点和认识:1.低碳经济不是贫困经济;2.低碳经济不一定是高成本: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3.低碳经济要着眼未来:现在采取行动会为将来减少更多的成本;4.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不是需要成本高的技术,而是要转变高排放的行为和克服政策障碍;5.低碳经济区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并与节能减排互为促进。国际上一致公认的具有发展低碳经济潜力的6大领域是:1.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2.优化能源结构;3.调整产业结构;4.增加碳汇-林业、农业;5.科技创新-碳捕获和封存;6.生活和消费方式。
相关:
热门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