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防活动月专题文章
无为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无为县森防站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北岸,地处北亚热带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代表树种有苦槠、青岗栎、冬青、女贞、麻栎、枫香、化香、山槐、黄连木、狭叶山胡椒等。全县有林地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1.46%。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和乱砍滥伐,导致天然林减少,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现有林主要是马尾松、杉木、杨树人工林,大多为纯林,林业有害生物为害较为普遍。
一、发生现状
据调查,无为县现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149种。其中虫害97种,鳞翅目种类最多,达48种,占害虫总数的49.5%,以松毛虫、杨舟蛾分布最广;病害40种,主要有杨树黑斑病、马尾松赤枯病、松疱锈病、国槐腐烂病、竹丛枝病等,以杨树黑斑病为害最重;苍耳、黄花蒿、狗尾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林业有害植物7种;螨类、线虫等其他有害生物5种。无为县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大,表现为:
(一)危害面积大。无为县林业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1.0万公顷。按树种划分,松类发生面积0.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50%,主要是马尾松毛虫和松梢螟、松针小卷蛾;杨树发生面积0.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30%,以杨舟蛾、天牛、黑斑病发生最多;毛竹等其它寄主植物发生面积0.2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20%。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31.2%,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二)突发损失大。2007年鹤毛乡黄脊竹蝗暴发,20公顷毛竹受害,造成竹林连续2年不发新笋;2008年无为大堤50 公顷防浪林发生杨舟蛾危害,叶片被全部吃光,20%杨树死亡;2009年石涧镇60公顷退耕还林杨树食叶害虫大发生,8月份对三代3龄幼虫防治时叶片被害率已达65%。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危害,猝不及防,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增加。杨树黑斑病、竹织叶野螟、桑天牛等在我县原为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只在局部少量发生,轻度危害。由于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盲目引进新树种新品种,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和林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近几年这些偶发性有害生物大量发生并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逐渐演变为常发性防治对象。
(四)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险情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林业生产活动日渐频繁,苗木、木材等森林植物及其制品的运输越来越快速便捷,检疫检查工作一时难以同步跟进。2006年,因工程建设需要从外县大量运进粘土充填地基,导致加拿大一枝黄花随土壤传入我县造成危害,并有扩散蔓延趋势。我县周边县(区)已相继发生松材线虫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县的危险性越来越大。
二、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扎实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因地制宜制订防治对策。
(一)加强检疫检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是抵御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第一道屏障。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抓好产地检疫,加快无检疫对象苗圃建设步伐,摸清全县苗圃、木材加工厂底数,建立产地检疫台帐,管住源头;二是要加强调运检疫、规范报检、受理、检疫检查、证书签发的调运程序,切断内部扩散途径;三是要加强复检,坚持对新造林地跟踪检疫检查,对电力、通信、建设部门使用木制品情况跟踪监管,发现疫情及时消灭,堵塞外部入侵渠道。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真正实现检疫御灾。
(二)强化监测预警。由于林业比较效益低,林农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积极性不高,防治意识淡薄;森防机构经费紧缺或被挤占、仪器设备简陋或被挪用、技术力量不足或被借调,监测不到位导致防治不到位,有的在病虫成灾后才发现,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机,形成灾后救灾的局面。
近期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的测报网络,对造林集中分布区和重点地块要设立常年监测点,提高测报水平,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早控制”。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制订《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从容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有效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实现防治减灾。
(三)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一是要创建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推广抗病虫林木品种;二是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把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中,做到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加大混交林比重,增加生物多样性;三是对现有低产林进行改造,对生长不健康的林分进行卫生伐,消除健康隐患,营造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
研究表明,营林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着较大影响。人工纯林由于生物链较短,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群之间制约程度低,会造成某一优势种群突出。如果林分中优势种群为有害生物,由于食料丰富,短时间内数量直线增长,极易暴发成灾。周家大山林场自建成森林公园以后,注重保护天然阔叶林,营造混交林,已连续10年未发生马尾松毛虫严重为害。而长江沿岸连片杨树纯林达1万公顷,树种单一,食叶、蛀干害虫连年危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更由于品种选择不当,栽培密度过大,杨树黑斑病发生严重,造成早期落叶,蓄积量比同期林分低50%。
(四)创新防治机制,提高防治水平。要以《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根据林业有害生物为害程度,对防治责任人依法下达《限期防治通知书》,推进依法防治。要适应林权改革后的林业生产需要,建立防治专业队,创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运作模式。要组装配套和推广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筛选低成本、高效率、便于操作的防治手段,使用生物制剂和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含量。
相关:
热门
最近